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奠梵修主僧慧辩师 宋末元初 · 卫宗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五○、《秋声集》卷六
夫惟天地絪缊,二五妙凝,钟气之秀,为人之英。
超诣卓绝者,固不世有,高洁清粹者,亦所罕闻。
嘉禾与瑞草,不择地而挺生。
嗟我至道,擅美释门。
虽僧犹士,好修喜能。
其长篇短章,奇峭婉丽,疑摹仿乎燕本越淡;
其大书小楷,端重雅健,似步骤乎智永怀仁
高山流水之趣融深妙,惜无昌黎之笔以写颖师之琴。
好尚既雅,识鉴尤精。
通今博古,物来则名,又无逊昔人之能。
辨乎牛铎劳薪,能使石鼓之鸣。
无废不举,无旧不新。
僧居佛庐,绚烂嶙峋。
随世酬酢,则周百为而泛应曲当;
反视收听,则刊落万虑,悟禅悦而独究上乘。
虽未能作祖成佛,亦庶乎出类超群。
与师为友,几二十春。
以道义合,以气臭亲。
交匪胶而匪漆,而相得之味如饮醴泉甘露,而自觉其清醇。
方在疢也,获屡造乎文室。
至疾革也,痛莫闻永诀之音。
乃遗秋江泛月之图轴,后有清吟雅画,蔚然墨妙而笔精。
每手披而目注,增悲感而泪零。
惟师之灵,虽没犹存。
吾老矣,无望乎圆泽之期友人于再世,而闻三生石上之吟。
或者冀竺师之既逝复反,而勉予以精,修道德而升跻神明。
万事泡幻,夫何足云?
荐刍苾以侑哀,希焄蒿之来歆。
智永禅师千字文大观三年二月十一日 宋 · 薛嗣昌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四二、《千字文帖》(影印本)
智永禅师王逸少之七代孙。
妙传家法,为隋、唐间学书者宗匠,写真草《千文》八百本散于世,江东诸寺各施一本。
吴兴欣寺,积年临书,所退笔头置之大竹簏,受一石馀,而五簏皆满。
求书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之「铁门限」。
后取笔头瘗之,号「退笔冢」。
长安崔氏所藏真迹最为殊绝,命工刊石,置之漕司南厅,庶传永久。
大观己丑二月十一日乐安薛嗣昌记。
宋故追复龙图阁直学士少师钱公墓志铭1133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四、《梁溪集》卷一六七
京师浩穰,自古难治,非夫聪明足以剸制繁剧,智略足以摘发奸伏,仁惠足以牧养小民,威严足以震服豪右,未易称职。
汉有赵、张、三王,唐有许孟容、李岘、吴凑之流,隐然有声,不过数人,以是知其难也。
国家都汴,尹天府者多名卿才大夫,位天子之侍从,然独会稽钱公政事号为本朝第一。
公之尹京,前后凡三。
当天下乂安,四方人物之所聚,权贵戚属之所居,奸人巨猾之所容,依凭城社,关机开阖,干挠法制,莫敢谁何。
而黠胥老吏,舞文玩法,乘隙射利,情伪百出,为尹者鲜不堕其术中。
独公于词讼喧嚣、簿书倥偬之间,从容谈笑而办,幽隐曲折尽得其情,吏不能欺,而予夺一出于己,无敢议者。
其政尤务抑强扶弱,缘饰儒雅,不专以柱后惠文从事
势家犯法,不少假借,而下户无告有所依归,良民诖误多所平反,而豪侠巨蠹,必深锄治。
当时士人有为《政事录》者,所载百馀事,皆出人意表,世谓神明之政。
自非兼聪明、智略、仁惠、威严之资,有大过人者,畴能及此。
宜乎声称烜赫,至今不泯,与汉、唐名臣相望而无愧也。
公讳协,字穆父吴越武肃王五世孙。
自从曾祖忠懿王俶归朝廷,今为开封人
曾祖忠,晋故诸道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累赠太师尚书令中书令天下兵马大元帅
曾祖妣江氏,某国太夫人
祖易,故任翰林学士尚书左司郎中知制诰,累赠太尉
祖妣盛氏,平阳郡,赠某国太夫人
彦远,故任起居舍人,直集贤院知谏院,累赠太尉
妣丁氏,济阳郡,赠吴国太夫人
公生有奇表,神气秀发。
未成童,日诵千言。
及长,博闻强识,卓荦不群。
谏院公捐馆舍,公以遗表恩推与其姊之夫张升卿,而刻意力学,以期自立。
从叔父修懿公明逸质问疑义,修懿公爱之,奏授将作监主簿
皇祐三年,调监陈州粮料院,后历庐、睦、寿、苏等州酒官
虽在搉酤喧冗间,手未尝释卷。
嘉祐八年,诏以六科举士。
翰林沈学士文通公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仁宗升遐,罢举。
治平三年文通又以公应诏。
熙宁二年,始召试,以第二人过阁。
及廷对制策,极论新法,忤执政意,与孔文仲俱被黜还任,自是遂罢制科,然名望益崇,有识者韪之。
明年秩满,赴选部,会朝廷检举治平从官应诏所荐淹滞未举者,公名居多。
或沮公以五任监当无课最可称,大臣有荐者曰:「钱某岂监当材耶」?
有诏许以五任阙升,且试剧邑,除知开封府尉氏县
治声流闻,擢流内铨主簿
官长陈襄以公所造班簿进呈,神宗称之。
曰:「非臣所能也,主簿钱某为之耳」。
有旨令东上閤门引见。
上殿,既对敷奏,称旨,许以清要。
宰相王安石遣其弟安礼谓之曰:「能一冠豸乎」?
公谢曰:「家贫母老,不能远行」。
安石知不附己,犹除三司盐铁判官提点四园苑提举帐司,点检南郊一行事务。
又诏措置帐法,数因事赐对,滋被眷知。
诏迓送虏使。
明年,以国子博士京西路提点刑狱
秩满,徙河北,又徙京东
代还,复除盐铁判官
元丰三年,借太常少卿使北虏,还奏,上前论契丹形势盛衰之理,深切著明,上熟复其言。
会五路军兴,除陕西都转运使,专主馈运,兼制置解盐。
公即日就道,留家京师,上每旬必遣内人至第问太夫人安否。
公在关中,转饷如期,无扰于民。
尝躬督飞挽夜行,坐界中百馀里,冒险无所畏避。
讫事还长安丁内艰奔丧,哀毁骨立。
上遣使劳问,赙给加等,时元丰四年也。
五年,官制行,上先于「左司郎中」格目内书公姓名,遂降诰阁门,俟公释服。
明年高丽国王薨,来赴,上思得公奉使,诏起复赴阙。
公具奏坚请终丧,不允,特借左谏议大夫,充高丽吊慰国信使
公入对,上顾问甚渥,面赐金带。
公奏:「人臣出疆,当识上旨。
今外议纷纷,以谓陛下欲结高丽以伐北虏,而臣独未知圣意」。
上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行,馀无他也」。
乃与左番祭奠使自密州同日发洋。
公舟五日而达,左番飘泊四明,踰月始至。
夷人素闻公名,相与聚观。
至于燕饮逾制,与夫馈饷非例者,皆却而弗受。
还次紫燕岛,国主王运遣二吏棹小舟以书送馆,寓金银器皿四千馀两,公辞之。
使泣曰:「寡君有命,徒归则死,顾左番在国已受」。
公曰:「左右番所见不同,尔可死,吾不可受」。
须臾风迅,遂失所在。
公有诗曰:「屡却张旃使犹留,返璧飧诗因平安」。
奏偶至上前,激赏者久之。
使还造朝,擢中书舍人,赐三品服。
上顾曰:「卿与高丽王书,云『免诸梁阴阳之患,悦滕文哭泣之哀』,可谓得体矣」。
哲宗即位,差权摄开封府正官,还自顿递,乃罢。
元祐元年给事中,继除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
初莅事日,吏欲试公,讼谍至七百馀。
公遍阅,析而为三,施行者才百数,惩而遣者数十人,馀悉缄识,戒以后勿复来。
阅月有再至者,公诘其故,弗服,命吏取视之,无少差,一府大惊。
且命曹椽省并文具,以十为一,革簿书相仍重复之弊。
有戚里子凭藉无赖,屡犯禁,公治其罪而后奏。
宗室有任节度使者,市贾人米千斛,久不偿直,公移檄诸司粮料院留券请俸,积及其数,呼贾人付之。
有荫人尹绅,讼继母窃亡父家资改嫁。
公奏绅既不能养,使继母改适,又以盗家资为言,不可以训,特不用荫,杖而羁于旁郡,以励风俗。
御史台吏人遣其妻讼本官不法事,公命杖之。
翌日吏自来,持一器若有所贮,置阶戺前,诉妻方娠,昨蒙杖而堕。
公熟视状,遽判杖其脊。
吏不伏,呼请罪名。
公不顾,徐曰:「汝家安在,适从何许来,得无越御路耶」?
吏惶惧而出。
京城法,以尸由御路者徒二年。
公遇事敢断,皆此类也。
京师尝多雨雪,公密启母后,以奁具二十馀万缗贷贫窭者,公躬率僚属,遍历委巷,排户而给之。
都人素喜博塞,公禁之甚严,至是取旨,大纵酺博,民间驩呼,细民赖以获济。
公平时未尝私见宰执
一日,白事司空府,有典谒吏即客次袖牒陈事,公曰:「此非受讼之所,何不来府中」?
吏有所恃,颇偃蹇,却之不去。
公叱下,械送府狱,杖而遣之。
八座中有抑留侍婢不归其母者,母诉于府,为移文不报。
公命追其家奴,付狱根治,卒取而归之。
台臣有折简私祈宽门医所负者,公立其介于庭,呼医促其期限。
由此寖忤权近,人多侧目观望,捃摭细故,交章弹击。
哲宗照知其故,特诏放罪。
公奏谢,有曰:「乱吾治者常二辅,掣其肘者非一人」。
又曰:「德音始下,公议获伸。
仰皇明之烛幽,觉群邪之夺气」。
其不可屈如此。
三年,以狱空迁秩,公辞,不得已乃受。
而言者复论狱空非实,公不自明,力丐补外,乃以本职知越州,兼两浙东路兵马钤辖
公既怀绂故乡,过家上蒙,挥金亲旧,日引宾朋饮酒赋诗,讼庭萧然,至终日无一事。
苏翰林轼时帅钱塘,唱和往来无虚日,当时以比元、白。
四年,移知瀛州,兼高阳关路安抚使马步都总管
为帅镇静,边人安之。
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使行次符离,召拜工部侍郎,复迁户部
尝因转对,论六曹事多迂滞,省官莫肯裁决,又诸曹所受辞牒多不经由所属,愿申饬中外,遵守诏条。
其言切中时病。
七年,除知青州,兼京东路安抚使,复留权户部尚书,奏罢户部狱,措置曲院
是岁郊礼,公前期奏对计办,日坐直舍临智永师草书,沛然有馀暇。
诏馆伴北使于同文馆
时朝廷欲变帐法,事且行矣,公抗章争之,帐法得不改。
会尹政不修,盗贼公行,除龙图阁直学士,再知开封府
公具奏力辞,以谓前愆不辩,后效难施。
优诏褒答,公不得已。
视事不数日,滞讼一空,群盗奔佚。
苏轼时为礼部尚书,每俟公治事时,送诗求和,公不废决遣,即次韵答之,辞意赡丽,大惊,以简谢曰:「电扫庭讼,响答诗筒」。
亦数年来故事也。
其为当世所重如此。
八年,为太母山陵顿递使事毕,开封章惇入相,公见上,具言尝行谪辞,愿乞骸以避时宰
不听。
绍圣元年翰林学士三荐林希不行,因问上所欲用,上曰:「钱岂不堪为翰林学士耶」?
即日除公学士知制诰,兼侍读经筵
进见,多诏留身,因得款陈天下事,哲宗益眷倚之。
尝论朝廷之盛,人物为先。
三馆育材之地,寂寥无闻,乞诏大臣及近臣各举所知,引见考实,置之文馆,以备器使。
又论禁军逃亡,满限捕获得以案问免死非是;
厢军决配不到配所者十常七八,为患不细。
乞修严军制。
又请就郊祀赦恩移放沿江编管人,事皆施行。
一日,上许公郊祀后除执政,公皇恐伏地,叩头辞避。
及亲祀,诏公骖乘,以备顾问,公以足疾不能久立为解得免,而大臣之忌公者,日夜求所以去公之术。
礼部奏公所撰《导驾鼓吹辞》差互,诏改正之,不能动。
会草右丞郑雍乞出批答谕书,台臣论公批答中有「群邪交攻」之语,为附会元祐。
章累上不出,言者不已,至全台并进,乃罢公翰苑,以本官出知池州
公既行,台臣以状首前所言「弗容群枉」,误为「群邪交攻」,朝廷既不问,公亦不辩也。
公在池阳二年,为政宽简,得士民心。
四年冬有旨,移知和州
命未下,公以十一月丙辰卒于官舍正寝,享年六十有四。
明年二月庚申,诸孤奉公之柩,葬于开封府开封县汴阳乡中边村将相里祖太尉公之域。
公娶吕氏,故相文穆公蒙正之孙,龙图阁学士居简之女,封东平郡君,赠越国太夫人,先公五年卒,至是合祔焉。
子男十二人,曰杲卿朝请大夫致仕;
东美朝请郎、主管京东排岸司
曰朝隐,承议郎通判袁州
鲁望承务郎西京转运司主管公事;
端己朝散大夫、知泰州
德舆朝散大夫、行卫尉少卿
曰延硕,承事郎、监郓州酒务;
伯言左太中大夫提举江州太平观
君鱼将仕郎
伯牛,未仕。
其二人早夭。
女四人,长适朝奉大夫诸王府侍讲勾颖,次适朝奉大夫通判大名府俞授,次适朝请大夫荆湖北路转运判官应通,次适端明殿学士左通奉大夫、提举嵩山崇福宫王孝迪。
孙男十八人,曰净;
曰涒;
曰渻,迪功郎、权国子博士
曰涌、曰衍,迪功郎代州繁畤县主簿
曰灏、曰沇、曰滨、曰溥,秉义郎
曰滭、曰潜、曰涛、曰洵,将仕郎
曰湜,右儒林郎
曰淳、曰温,右承务郎
曰注,右宣义郎
曰浒。
孙女二十三人。
公在仕途几五十年,积官至朝议大夫,勋上柱国,爵会稽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二百户。
惟钱氏当唐末,以武功起东南,据有二浙,而能尊中国,效臣顺,以膺宠命,金印玉册,世祚王爵,以抚吴越
及宋兴,知天命所在,顿首自归,不烦干戈,一方士民克保其生,弗识兵革。
阴功盛德,庆流子孙,枝叶扶疏,冠冕蝉联,膺受福禄,不可胜纪。
而公之祖太尉公,始以文章显于咸平天圣间
谏院公忠言谠论,受知仁祖,至公以才学事神、哲二宗,阀阅声望,益以光显。
又自太尉公、谏院兄弟及公与从兄故枢密直学士藻,皆以制举取重名于世,而公之从祖文僖公惟演,逮公三世,五人掌丝纶之职。
公之诸子杲卿、东美、朝隐、鲁望相继登科,德舆、伯言皆赐上舍第,致位通显,衣冠世族,儒学之盛,甲于本朝,天之报施,讵不信哉!
公资性豪迈,善议论,使人听之忘倦。
早以字行于世,方处场屋,已为一时英俊之所推许;
及登侍从,内外制辞,脍炙人口。
有文集一百卷,名《会稽公集》。
所为文章雄深雅健,得西汉体。
作诗清新遒丽,长于用韵。
工行草书,有魏、晋人笔法,尝自爱重,未尝辄以与人。
平居恺悌乐易,与朋友交,终始如一。
尤精鉴裁,所推荐多达者。
弟侄婚宦,皆经其手。
收养孤遗,家常至二百口。
俭约均一,内外无间言,其行己大略如此。
元符三年春太上皇帝即位,追复公龙图阁学士,官其子三人。
明年党论兴,欲寝前命,伯言上书论列,得不追降,因是免降者四十馀家。
崇宁元年,又以党籍刻诸石,大观二年再看详,公等出籍者十数人。
三年伯言以公在翰苑所草潜藩加恩制进呈,有诏特赠正议大夫
公之葬开封也,方在谪籍中,不克铭于墓。
建炎元年月,诸子迁奉公及三世之丧葬于镇江府金坛县乡之原。
方朝廷大除党籍之禁,而收录其子孙,旌别淑慝,焕然明白,乃论撰公平生行事,以状来请铭。
余雅闻公之贤德,其敢以固陋辞。
铭曰:
钱氏之先,有功二浙。
世济忠顺,保有吴越
归于有道,投龟而决。
子孙诜诜,福禄无阙。
笃生异人,惟会稽公
高明博达,直谅公忠。
克举贤科,绍其家风。
对策大庭,烨如长虹。
声闻四驰,寖阶膴仕。
骅骝得路,一日千里。
蟠根错节,游刃历试。
干将遇物,不劳剸制。
简在帝心,将命绝域。
文采风流,远夷矜式。
张旃却使,留飧返璧。
达于宸聪,当宁叹息。
三尹京邑,政声著闻。
威詟豪右,惠养小民。
决遣如流,摘发若神。
谈笑而治,群盗以奔。
言西掖,视草玉堂。
高辞大笔,黼黻文章。
诗句风清,字画鸾翔。
萃此众美,郁为邦光。
经筵启沃,密受眷知。
同朝忌媢,共排去之。
王佐之才,卒不获施。
昊天不吊,哲人遽萎。
党论之兴,踰三十年。
胎祸基乱,闭塞忠贤。
大明方升,公议日宣。
微公谁归,愿作九原。
粤自汴阳,迁窆京口
膴膴崇罔,水深土厚。
卜云其吉,安固永久。
勒此铭诗,以告厥后。
辨法帖1072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九、《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辨书之难,正如听响、切脉,知其美恶则可,自谓必能正名之者,皆过也。
今官本十卷法帖中,真伪相杂至多。
逸少部中有「出宿饯行」一帖,乃张说文。
又有「不具释智永白」者,亦在逸少部中,此最疏谬。
余尝于秘阁观墨迹,皆唐人硬黄上临本,惟鹅群一帖,似是献之真笔。
后又于李玮都尉家,见谢尚、王衍等数人书,超然绝俗。
考其印记,王涯家本。
其他但得唐人临本,皆可蓄。
逸少(一)1100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九、《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九 创作地点:广东省韶关市
此卷有永「足下还来」一帖。
其后云「不具释智永白」,而云逸少书。
余观其语云「谨此代申」。
唐末以来,乃有此等语,而书至不工,乃流俗伪造永禅师书耳。
书唐氏六家书后1081年5月11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一、《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九、《皇朝文鉴》卷一三一、《记纂渊海》卷四二、五○、《文编》卷四○、《文章辨体汇选》卷三六六、《珊瑚网·书录》卷二四上、《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一、《古今图书集成》字学典卷九四、《佩文斋书画谱》卷一○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
如观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覆不已,乃识其奇趣。
今法帖中有云「不具释智永白」者,误收在逸少部中,然亦非禅师书也。
云「谨此代申」,此乃唐末五代流俗之语耳,而书亦不工。
欧阳率更书,妍紧拔群,尤工于小楷,高丽遣使购其书,高祖叹曰:「彼观其书,以为魁梧奇伟人也」。
此非知书者。
凡书象其为人。
率更貌寒寝,敏悟绝人,今观其书,劲崄刻厉,正称其貌耳。
河南书,清远萧散,微杂隶体。
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茍非其人,虽工不贵也。
河南固忠臣,但有谮杀刘洎一事,使人怏怏。
然余尝考其实,恐刘洎末年褊忿,实有伊、霍之语,非谮也。
若不然,马周明其无此语,太宗独诛而不问周,何哉?
此殆天后朝许、李所诬,而史官不能辨也。
张长史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称神逸
今世称善草书者或不能真、行,此大妄也。
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
长安犹有长史真书《郎官石柱记》,作字简远,如晋、宋间人。
颜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
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
其言心正则笔正者,非独讽谏,理固然也。
世之小人,书字虽工,而其神情终有睢盱侧媚之态,不知人情随想而见,如韩子所谓窃斧者乎,抑真尔也?
然至使人见其书而犹憎之,则其人可知矣。
余谪居黄州唐林夫湖口以书遗余,云:「吾家此六人书,子为我略评之而书其后」。
林夫之书过我远矣,而反求于予,何哉?
此又未可晓也。
元丰四年五月十一日眉山苏轼书。
阎立本萧翼兰亭书跋绍兴十三年二月 宋 · 蒋璨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能改斋漫录》卷五
右,阎右相画人物五辈。
其一书生状者,乃唐时西台御史萧翼也;
其一老僧者,乃智永嫡孙辨才也。
太宗雅好法书,闻辨才秘藏右军兰亭》真迹,令取之。
乃易姓名,改衣服,径诣辨才。
朝夕习洽,因出御府诸书,相与论难,以激发之。
辨才曰:「老僧智永禅师所宝《兰亭》,非此伦比,与公相好,故出示之」。
既得《兰亭》在手,径纳袖中,遂出太宗御札。
老僧张颐失色,有遗玄珠之状;
书生意气扬扬,有归全璧之喜。
其一吹淋者,写貌尤工,非驰誉丹青之手,不能尔也。
绍兴十三年二月中浣日,书于豫章
御笔千字文跋1180年6月7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二二、《省斋文稿》卷一四、《益公题跋》卷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以绍兴丁丑中词科,今上皇帝在普安邸,数对宫僚称其试程。
庚辰九月召试馆职太上皇帝喜所对策,谕宰相陈康伯参政朱倬,欲除校书郎
宰执奏选人只当为正字,偶不记前朝李邴等例耳。
上又宣谕:他日当令掌制
康伯亲为臣言如此。
未几,自依格改秩,而校书丞郎、著作员缺,进拟皆不及。
上虽简记,然非侍从台谏未尝亲批。
壬午夏,察官陈良祐执政汪澈荐举之嫌出台为郎。
五月,御笔除臣监察御史
寻缺谏官,同僚谓臣必选。
臣测圣意不在此,果就下用袁孚正言
今上受禅累月,遂擢左史外制
此则两宫本指也。
后十七年,叨贰大政,表谢太上云:「銮坡召试,金口褒扬。
许以能文,欲其掌制
乏援助庙堂之上,甘滞留馆阁之中。
台察之虚员,简宸衷而亲擢」。
皆纪实也。
暨入谢德寿殿,太上尽记本末,面赐御书《千文》一轴,前者执政罕尝得此。
退而伏读太上御制《翰墨志》云:「智永禅师逸少七代孙。
克嗣家法,居永兴寺阁三十年,临逸少真草《千文》,择八百本散在浙东。
后并《褉帖》传弟子辨才。
唐太宗三召,恩赐甚厚,求《褉帖》终不与。
善保家传,抑可重也。
余得其《千文》藏之」。
今观宸奎所临,疑是此本。
然渊、民、旦之外又缺「才」字。
米芾云:吴郡滕元发家藏辨才弟子所书,并缺「永」字,以尊智永
兹拜赐书,却有「永」字而无「才」字,岂非辨才门人别本与?
谨刻于石,历叙遭遇之由以示后世。
淳熙七年七月日,通议大夫参知政事荥阳郡侯臣周某恭题。
高庙千文跋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平斋集》卷一○
经乾纬坤者,典学之全功;
出圣入神者,游艺之馀事。
臣恭惟高宗皇帝断鳌立极,息马论道,缉熙光明之学,追媲三五,倬彼云汉,敷贲石经,龙画螺书,旁分遍刻,莫不大关造化,细及庶务,垂则于亿万世。
《千文》特《凡将》下陈,何与大学,姻娟馀闲,亦复肆笔及之。
臣子述所藏临智永书,识以彭城瑶晖奉华印章。
刘望彭城,或谓当时刘贵妃所得好赐。
楷法遒润,草圣妍力,神动天随,超绝众妙,视所书可谓集厥大成,金声而玉振之矣。
太宗皇帝尝行草《千文》赐李至请镵诸石以诏方来。
上曰:「梁武得钟繇破碑,俾周兴嗣次韵,非垂世立教之道
《孝经》百行之本,朕当亲书」。
思陵奎藻者,当以熙陵之意参之。
宝庆改元清明后一日,臣洪某九顿首谨记。
寄赵亦乐破肉戒 金 · 林椿
 押词韵第五部 出处:西河先生集卷第一
痴人自养是重外,不知神气复易败。
达者不为口腹累,此亦养生知所爱。
吾于二者常有取,宁遗其外乐其内。
况视天下无正味,但以可口即为快。
五鼎一箪何者贵,饥餐未觉肉胜菜。
豹胎熊掌虽所欲,岂无古人能禁戒。
若言细行不足护,此事吾疑颇亦隘。
当年帛谷定何人,啖肉屠门真可怪。
至人佯狂世莫测,福且不求那有罪。
无心可使物不疑,有迹恐为魔所械。
渭南老尉真居士,从来枯淡性所耐。
自云茹草欲终身,誓守斯言当不改。
次律前身是智永,蔬食晚年知旧债。
未闻染指徒尝羹,屡见留根还置瀣。
烂蒸匏壶当家鹜,与客饱餐先缓带。
嗟我平生负此腹,一食肯将万钱买。
年方大来日衰减,未尽一脔先厌退。
近欲学君虽亦强,击鲜不逐群儿会。
念君羸瘠为一言,却类嘲杨空见解。
班超虎头须记取,布衣不肯终饥馁。
会见君王亲赐食,始甘刍豢方知悔。
不如早致五侯鲭,相与同持左手蟹。
试号恩雠皆左袒,晓然可以知利害。
胡逸老(八)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四、《山谷全书·别集》卷一四
某顿首。
寒燠不节,比来体力何似?
益老得从容斋馆,想少慰。
大草殊非古,古人但作小草尔。
故有意学草,当学草小字。
今法帖中有张芝书状二十许行索靖《急就》草数行,清绝瘦劲,虽王家父子,当敛手者也。
公必欲求善工刻字,当奉为书小草《黄庭》,须得意辄作数耳。
今日欲学草书,当求智永《千字文》五百许字,其半王著足成者,此小草乃无俗气尔,馀不足学也。
周子发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山谷全书·正集》卷二六、《兰亭考》卷八、《珊瑚网·书录》卷二四上
王著临《兰亭序》、《乐毅论》,补永禅师、周散骑《千字》,皆妙绝同时,极善用笔。
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自胜李西台、林和静矣。
盖美而病韵者王著,劲而病韵者周越,皆渠侬胸次之罪,非学者不尽功也。
颜太师张长史虽姿性颠佚,而书法极入规矩也,故能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京洛间人,传摹狂怪字,不入右军父子绳墨者,皆非长史笔迹也。
盖草书法坏于亚栖也。
跋续法帖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二、《山谷全书·正集》卷二八
往在馆中,时于阁下一观李怀琳右军绝交书》,大有奇特处。
今观此,十未得其二三。
以此言之,十卷中大率皆如此。
智永十八行判作右军萧子云临索征西书便判作靖书,此等难使郑彰辈任其责。
刘无言笺题便不类今人书,使之春秋高,江东又出一羊欣、薄绍之矣。
谨此代申帖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六
此以下八行,是智永书之不臧者。
兰亭叙榻写本嘉定二年八月 南宋 · 郑价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四○、《兰亭续考》卷一
信以传信,疑以传疑,事物皆然,而字画为尤甚。
世之法书,亘古穷今,王逸少为称首,永以为训,不可复加。
然精粗真伪,在当时在后世,或犹有疑者。
逸少尝作意书表上穆帝,帝使张翼择纸色长短相类者临写,而题后答之,初亦不觉,详视乃叹曰:「小儿乱真乃尔耶」!
在当时已自疑如此。
唐初去永和犹未远,相传以叙草为遗踪之冠。
太宗寤寐求之,以王氏家传在其孙智永、弟子辨才处,用房玄龄计得之。
及考纪闻所载,乃云元草为隋末时五羊一僧所藏,誓与死守,太宗以威驱势胁而又得之。
二说不同,则此叙真踪又有可疑如此。
自匣殉之后,获见硬黄响榻者,且为欣幸。
迨于明皇始刊之于学士院
显宗朝,又刊于翰林待诏所。
考二石,一乃怀仁所临,前瘦而后肥;
一乃王承规模刻,丰杀得所,转摺精神。
石晋时,耶律辇藏北去,遗是石于杀虎林,遂号为定武本,亦不知其为学士院本耶?
待诏所本也?
汴京书坊亦刊一石,咄咄逼近,而摹思差劣,识者谓之赝本,时人鲜克致察,而墨本兹焉可疑。
宣政初薛绍彭易定武石归藏于家,敲刷过多,骎骎剥裂,上之天府,更以他石别镌,其致疑滋甚。
二百年间,博雅君子家摹而户刻之,无非根苗于定武本,其庸工者駮乎无以议为,而精致者得其十六七,互相诋訾,而收藏者为疑,又将如何?
自非得之之正,传之之的,虽明察秋毫,欲决其近似之惑,亦恝乎其难哉!
双槐仙祖政和间博士日,得是本于定守之故家,携归秘箧,示为子孙矜式。
淳熙中,阄入伯父位,爱护惟谨。
近为鬻碑者所得,不期而遇,若有神明呵禁之为者。
价惊喜之馀,亟以倍价复归,较之所集兰畹数十本,何啻骊珠之与鱼目,瑜瑾之与珷玞!
笔势自然,精微遒劲,玩味不能释手,信乎其为王承规旧本也。
因验诸《易》,得卦之《睽》,象曰:「上火下泽,睽。
君子以同而异」。
盖始焉同于槐堂,而中也异于阄析。
初九曰:「悔亡勿追,自复」。
盖几为鬻碑负之而走,幸终归于我。
上九乃曰:「群疑亡也」。
盖家传之可信,而绝无前所谓数者之疑。
吁!
合极而睽,睽极而合,至理所存,非偶然者。
谨薰沐装轴,为青毡之藏,抑当思其信以守器之谊,则其传斯无忝尔。
嘉定己巳中秋郑价裕斋志。
兰亭叙后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七八、《淮海集》卷三五、法帖通解、淮海题跋
兰亭》者,右将军会稽内史琅琊王羲之逸少所书诗序也。
右军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与太原孙统承公、孙绰兴公广汉王彬之道生、陈郡谢安安石高平郤昙重熙、太原王蕴叔仁、释支遁道林,及其子凝之、徽之、操之等四十有一人,修韨褉于山阴兰亭,酒酣赋诗制序。
用蚕茧纸、鼠须笔,书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字有重者,皆构别体。
而「之」字最多,至二十许字。
他日更书数十本,终无及者。
右军亦自爱重,留付子孙。
至七代孙智永比丘,俗呼永禅师
卒,传其书于弟子辩才
俗姓袁氏梁司空昂之玄孙。
唐贞观中太宗锐意学二王书帖,摹拓殆尽,惟未得《兰亭》。
凡三召辩才诘之,固称荐经丧乱,亡失不知所在。
后遣监察御史萧翼微服为书生,以诡辩才,始得之。
命供奉拓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各拓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
贞观二十三年高宗奉遗诏,以《兰亭》入昭陵
赵模等所拓者传于世。
事见何延之兰亭记》。
智果文福帖 宋 · 曹勋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三、《松隐文集》卷三三
此帖前为行草,后自年月下小楷十二字。
语意所称道,类谢安石一辈人。
果初师智永,然特瘦健,与不侔。
尝谓曰:「和尚右军肉,智果得骨」。
于此可见。
但评书颇讥果伤浅露者,岂以果作字期于有似,致轻重不伦,遂失自得之趣,宜评者为言也?
迹其好尚则优矣。
秘阁法帖(一) 北宋 · 米芾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宝刻丛编》卷一、《米襄阳外纪》卷六、《珊瑚网》卷二一、《古今法书苑》卷七四、《六艺之一录》卷一三五
唐太宗王逸少书,使魏徵、褚遂良定真伪。
太宗购古今书,而使王著辨精觕,定为法帖,此十卷是也。
其间一手伪帖太半,甚者以《千字文》为汉章帝张旭王子敬,以俗人学智永逸少
如其间以子敬及真智永逸少者,犹不失为名帖。
余尝于检校太师李玮第观侍中王贻永所收晋帖一卷内,武帝、王戎、谢安、陆云辈法,若篆籀体,若飞动,皆委而弗录,独取郗愔两行入十卷中,使人慨叹。
刘孝孙处见柳公权所收《跋子敬帖》,然于太宗卷中辨出,乃以逸少一帖连在后,而云又一帖,不知为逸少也。
公权唐名家,尚如此,顾何议
长安李氏所收逸少帖,贞观所收第一帖,著名已非逸少真迹,馀可知矣。
独未知徐璹徐浩子,能别书。
所访者何如耳?
余抱疾端忧,养目文艺,思而得之,粗分真伪,因跋逐卷末,以贻好事同志。
百年之后,必有击节赏我者。
余无富贵愿,独好古人笔札。
每涤一研、展一轴,不知疾雷之在傍,而味可忘。
尝思陶弘景愿为主书令史,大是高致。
一念不除,行年四十,恐死为蠹书鱼,入金题玉躞间游而不害。
元祐三年,维扬倦游阁襄阳漫仕米芾元章书。
按:《东观馀论》卷上《法帖刊误》下附,古逸丛书三编影南宋嘉定三年刻本。
净手帖 北宋 · 米芾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九九、《清河书画舫》卷九下、《宝晋山林集拾遗》卷四、《米襄阳志林》卷四、《米襄阳外纪》卷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一一、《宋稗类钞》卷一五、《六艺之一录》卷三九三
芾皇恐皇恐:芾既稍出门,仞意无外却,尚恐异日因见所知,而有隐情不告者,将遂得罪左右,故有露布,仰浼台听。
芾平生喜书画,老亲见听,直有不足,至亲授以首饰,使购之。
尝曰:「吾妊汝,梦双角人手携一轴物自空下」。
故芾每得一书,初任客观,亦置于饭几,亦升车手执之。
既穷其趣,则以良日以纸铺,加书净几上,复用纸覆。
自纸閒以皂荚灰水浸良久,按覆纸洗之。
上纸烂,即团以拂书,尘垢一去,然后覆书除背纸,去手泽。
有不可除者,则又加团洗,洁白而后止。
亲用乳香作糊,于百幅纸中心取剪,四边多近手,有垢者而加背焉。
背讫即覆以纸加糊,置一室中。
或绫锦,皆洗轴安讫,亦洗加跋纸。
取跋纸如背纸。
工毕,入一奁中,非明窗净几,与见知客,未尝发。
每一发之,文犀莹玖,紫墨锦绮,粲然溢目。
印以「米姓秘玩书」印文。
其所谓书者,皆非前所阅可比也,亦非今好事者所多有也。
余每示人者,印以「米姓清玩」之印文,以待暴不可告以情之客。
秘玩者,实惧客以手指点,衣袖印拂之。
偶一及之,必洗书如初。
纸素不可数洗,必欲戏一触之,是毁书也。
枢密唐公志东欲观,而以情告,见许,遂敢出阅书之法,洗二案相比。
芾以纸缫铺讫,濯手,亲取书于奁中,铺展以示客。
客拱而凭几坐,从容细阅,芾趋走于前。
客云展,芾展,客云卷,芾卷。
客据案甚尊,芾执事趋走甚卑。
舍佚执卑者,止求不以手或衣振拂之耳。
老母训之不能改,朋友诲之不能悛,子弟谏之不能从。
惟苏遐举曰:「君异日当以此忤要官」。
芾念要官可忤,不可改心。
行年五十,老倦则输之御府,必不在乙品。
公亦能屈意而一观乎?
或于公斋,或过敝斋,得进退如礼,虽同子弟杂观可也。
倘公不欲屑屑徇一蒙鄙固陋之人,则亦非敢曲烦台视,而异日亦不敢受不告之罪。
芾皇恐载拜大夫节下
秘玩目:
二王真迹,陶隐居智永张旭欧阳询颜鲁公怀素司空图吴融杨凝式:已上皆真迹。
梁临《乐毅论》,唐摸十七帖。
书评 北宋 · 米芾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宝晋英光集补遗、《佩文斋书画谱》卷一○
余采陈、唐至本朝书法,得一十四家。
智永书气骨清健,大小相杂,如十四五贵胄,褊性方就绳墨,忽越规矩。
褚遂良如熟驭阵马,举动随人,而别有一种骄色。
虞世南如学休粮道士,神格虽清,而体气四疲。
欧阳询如新愈病人,颜色憔悴,举动辛勤。
柳公权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
颜真卿项籍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杰然有不可犯之色。
李邕如乍富小民,举动掘强,礼节生疏。
徐浩如蕴德之人,动容温厚,举止端正,敦尚名节,体气纯白。
沈传师如龙游天表,虎踞溪旁,神清自如,骨法清灵。
周越如轻薄少年舞剑,气势空健,而举刃交加。
钱易如美丈夫,肌体充悦,神气清秀。
蔡襄如少年女子,体态娇娆,行步缓慢,多饰名花。
苏舜钦五陵少年,访云寻雨,骏马青衫,醉眠芳草,狂歌院落。
张友直如宫女插花,媚娇对鉴,端正自然,别有一种韵致。